美好学苑:太极禅网,投资禅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的精神

[复制链接]

280

主题

536

帖子

259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13: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创造积累,已成为一个多民族、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它蕴含着佛家的禅机、道家的清寂、儒家的理念。
    佛茶最初虽然是为了养生、清思,但禅宗使佛学精华与茶文化相互结合,使佛理与茶理真正贯通,使禅的哲学精神与茶的精神内涵融为一体,创造了禅茶一味、明心见性的饮茶意境;道家是从药理出发开始认识茶的作用的,但饮茶后的神清气爽与道家修炼中的主张内省相通后,道家便从饮茶中得到了自身与天地宇宙合为一气的真切感受,悟出饮茶是为了“探玄虚而参造化,清神身而出尘表”;儒家观念是中国茶文化的思想主体,诸如饮茶与中庸、和谐的伦常道德相连,民间茶俗与气氛欢快浓重的儒家乐感文化相沟通,养廉、雅志、励节与积极入世的操守,秩序、仁爱、敬意与友谊的规范无不在其中,甚至饮茶还蕴含兴邦治国之道。归纳起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也就是主张积极入世,注重现实,在现实当中追求人生的价值。综观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史,文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文人历来都讲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中国许多文人都借茶养廉、以茶雅致励节,并借茶表达积极入世的精神。茶能助人更清醒地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东晋时期,注重操守的苏州人陆纳将茶作为“素业”,也是想通过茶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以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唐代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俗称的“七碗茶诗”,因极为传神地描绘出了喝茶后的感受而为后世所赞许,而这首诗真正的点睛之笔却在最后一句:“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表达了诗人在喝茶之余仍关切着民间的疾苦、关注社会的情怀。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了300首茶诗,也是由于壮志未酬,从而借茶来表达自己匡世济国的理想。


2.乐道精神
    乐道精神是指以求道、得道为快乐的精神。道是指人们精神上的向往和追求,它可以是一种理论,也可以是一种学说,还可以是一种高超的技艺。乐道精神主要是指人们通过物质的、感性的、生理的层面的真善美去追求精神的、理性的、道德的层面的真善美。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词汇是“茶道”,这正表明不论儒家、道家还是佛家,茶人都是在借茶悟道。儒家茶人从茶中领悟人生理念,道家借茶去体会“天人合一”的玄机,而佛家甚至认为禅与茶通,禅茶一味。


3.和合精神
    “和”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儒家强调中庸尚和,以礼仪致和;道家强调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之和;而佛家则追求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之和。因此,“儒家之和,体现中和之美;道家之和,体现无形式、无常规之美;佛家之和,体现规范之美”。“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有人认为陆羽在《茶经》中就表达了五行协调、中庸和谐的思想。唐朝裴文在《茶述》中也表达了“其性精清,其味浩结,其用涤烦,其功致和”的观点。而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谈到“祛襟涤滞,致清导和”。这些都表明儒家茶人将和谐、中庸的思想引入了文化当中。儒家对“和”的阐释在茶事活动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美好学苑:太极禅网    

GMT+8, 2024-12-22 12:57 , Processed in 0.09608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