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学苑:太极禅网,投资禅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禅 茶心 茶史(陈世发)

[复制链接]

113

主题

128

帖子

53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22:2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茶禅  茶心  茶史

陈世发

[郑州]家庭医学,1996年第10期


   1、茶禅:清真一味悟玄机

    酒气醉诗情,茶香催禅心。茶叶的清淡之性与禅林的疏朗之风有相近之处。《五灯会元》卷九说有一僧人间如宝禅师:“如何是和尚家风?”禅师答曰:“饭后三碗茶。”茶与禅的关系至少可以从生理学上得到解释:佛教僧侣重视坐禅修定,长时间的正襟危坐,可使人昏沉疲倦,四肢麻木。为了调济精神、补充营养,又不致违犯戒条,茶水自然成为僧侣们最合适的饮料。

    僧侣饮茶之风可上溯到东晋时期,《晋书•艺术传》载,后赵昭德寺的道开禅师昼夜不卧,除日服数枚药丸外,“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所谓“茶苏”,是一种用茶叶与果汁、香料配合制成的饮料,相当于如今的“天然营养液”。禅茶之风到唐朝尤盛,陆羽《茶经》中记载的“煎茶法”即源于禅林中。而僧人之间交往酬答,也大抵清茶一杯,参玄论道。所谓“青云名士时相访,茶煮西峰瀑布冰”(贯休《题兰江言上人院》诗),可视为茶道的雏形。唐代的著名诗僧皎然不仅诗文垂史,而且也是烹茶高手,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云:“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饮茶在禅林中成为固定的制度,是宋代以后的事情。当时禅寺皆设有“茶堂”,并有“茶头”专管烧茶;寺中按时击“茶鼓”召集僧众饮茶。出家人最讲究慈悲与施舍,乐善好施,广结善缘,所以他们常以上等茶供佛,中等茶待客,而僧人自己却只饮些下等“土茶”。在“农禅”思想指导下,僧侣住往因地制宜,种植茶树与五谷,以自食其力,即便是德高望重的大禅师也亲自参与。如《宗门葛藤集》就记述了沩山和仰山两位高僧一边摘茶、一边即兴酬答的佳话。

    但茶禅的主要功能在于养生。《神农本草经》认为“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惰、轻身明目;宋代学者钱易的《南部新书》记:唐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东都有一僧人年120岁,唐宣宗李忱甚感奇怪,问僧人服什么药而能长寿。其僧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宋代的日本僧人荣西从中国引进了禅寺的饮茶方法,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是饮茶养生学的第一部专著,另一位日僧珠光访华时,就学于克勤禅师,珠光学成回国,克勤禅师特意作书相赠,书曰:“茶禅一味”。

   2、茶心:灵犀一点通万象

    茶本是无情物,却因了饮者的学养、操守与品位而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因物赋情,传情见色,便是茶道艺术的真谛。古代有一首《茶诗》云:“虽是草木中人(寓‘茶’字),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万民精神。”即把自然界的普通植物升华出一种志存高远的哲学境界,实现了由实用到审美的精神嬗变。如日本茶道鼻祖绍鸥说:“放茶具的手,要有和爱人别离的心情”,这种心情在茶道中称为“残心”、“茶心”,即品茶时一个简单的动作、表情也需具备深沉的思绪与情感,渐渐地生发出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味道,抵达一种形而上的境界,方算是懂茶的人。茶道唯情,禅道唯心,这是根本的区别;所以相对于禅宗的“戒、定、慧、缘”而确立了茶道的“敬、和、清、寂”四大要旨,在出世的精神中融铸着高尚而通脱的世俗道德——处世恭敬、为人平和、品质清洁、身心静寂。这种修身养性的境界与传统的儒、道、释的宗教价值观殊途同归。

    以茶心观照世相,由茶情推及人情,是一种才情与智慧的表现。“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李觏《送黄承伯》诗),洋溢着超拔的才情;“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苏轼《汲江煎茶》诗),蕴藉着深邃的哲理。因此有人断言:酒是诗,而茶近乎哲学——不置一词而心有灵犀,空杯在握却如揽兵戈风云。如《景德传灯录》载,僧侣问雪峰义存禅师:“古人道,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甚么对?’’禅师答曰:“吃茶去。”又有僧问保福从展禅师:“古人道,非不非,是不是,意作么生?”从展禅师干脆举起茶盏,以无言作答,此举“灵犀一点,化通万象”,是心灵深处的谐振,非常规可以理喻。试想:于风雨飘摇的午后,坐在古老的瓦屋纸窗下,升一盏红泥小炉,温茶在握,悠然自得地听着梧桐滴雨的天籁,这大概就是“赵州茶熟人人醉,卧听空林木叶飞”的那种美妙境界罢?

  3、茶史:以茶会友达四海

    一部茶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缩影。文道寓于茶道,茶风载以国风,自古及今概莫能外。我国茶史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茶风源于蜀地,起初作为药用,唐代开始人工栽培,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茶叶种植、品类、采制与饮用的专著《茶经》,后来又被译成多种文字远播异域,作者陆羽也被后世誉为“茶圣”。公元五世纪,茶叶开始传入国外,据考证,英语中Tea一词即来自福建话“茶”的变音;东非产茶大国肯尼亚的斯瓦希利语中的Chai(茶叶)一词则是广东话“茶”的变音。肯尼亚至今还流传着一个优美的典故:传说古代中国有一位皇帝出巡,中途休息时在树旁喝水,突然一阵疾风把两片树叶吹落杯中;皇帝没有觉察而继续举饮,顿觉味道芳香甘醇,目清神爽,遂引起了注意,并由此发现了茶树与茶叶的妙用。这种野生茶树直到90年代初期还在云南思茅地区发现了7万亩,其中位于澜沧拉枯自治县的一棵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

    茶文化在宗教发展史上也留下许多佳话。如唐代的日本高僧最澄、空海两位禅师访华留学,回国时带回了中国的茶种和茶具,在寺院栽植茶树;宋代日僧荣西从中国引进了禅寺的饮茶方法,并创作了《吃茶养生记》一书,可以视为日本茶道的经典。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目前我国与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一起,作为世界茶叶生产、出口大国而雄踞世界茶叶市场;中国的绿茶素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而著称于世,产量高、品种多,每年的出口量占国际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以上。所谓“以茶会友通四海”,茶文化的勃兴亦带来经济的繁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美好学苑:太极禅网    

GMT+8, 2024-12-22 18:35 , Processed in 0.08870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