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学苑:太极禅网,投资禅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极拳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修养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239

帖子

231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1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0 21:4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培育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伟大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已深深地融进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太极拳就集中凝聚了这种民族精神。

        用柔示弱而又坚韧顽强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历来讲究温良歉恭礼让。中华民族又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对于各种艰难困苦也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太极拳十分重视武德修养,形之于外则是从容大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用之于应敌搏击也是用柔示弱,自强示弱,“我守我疆、不卑不亢”,给人于“弱不胜风、不堪一击”的印象。太极拳的用柔示弱,外形上似乎不要费一点力气,社会上也有这类误解,以为太极拳好就好在既不要费什么劲,连汗都不要怎么出,又能习拳练武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事实上太极拳要练到是那么回事的程度,非得十几年几十年持之以恒地下苦功夫不可。师祖照奎公即强调,“武术本身就是吃苦流汗的事儿……必须付出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有一定的艰苦性。”“功夫功夫,就是要下苦功夫。没有苦功夫,拳也是空的。”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十年”只不过是一个概数,旨在强调太极拳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磨练,练十几年几十年才有可能获得“出门” 的资格也即有功夫的程度。这些话说说容易,倘要付之实践又有多少艰难苦辛!没有矢志不渝、坚韧顽强的精神是绝对不行的。陈氏如陈长兴、陈发科、陈照奎祖孙等历代宗师一辈子矢志于家传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陈鑫撰写《陈氏太极拳图说》十二载寒暑不易,都是这种精神的最好写照。有些人初时对太极拳很热情,也学得很起劲,若干年之后却不练太极拳了,说是“没工夫”。其实是他缺少了这种精神,或者说是他没有进行这种精神的修养,以至于对太极拳不能持之以恒。练太极拳首先就需要修养这种精神境界。如若有这种精神修养,则“没工夫”亦有工夫;如若没有这种精神修养,则有工夫亦“没工夫”了;君不见舞场牌桌、灯红酒绿处,磨蚀了多少大丈夫的好时光。如今时代发展了,相比前辈宗师大师们,物质条件殷实丰富了不知多少倍;但要能把太极拳功夫练上身来,达到乃至超越前辈宗师大师们的拳学水平,仍然必须切实发扬光大这种精神。

        淡泊名利而又奋发进取的精神 传统知识分子很重视“出则兼济天下、入则独善其身”,既有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又有一种淡泊名利、超尘脱俗的境界。太极拳在自己的演化发展之中,也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这种精神。一方面,太极拳不贪慕虚荣,不追名逐利;即如陈氏太极拳奠基人陈王廷在《叙怀》词中所写的:“骄谄勿用,忍让为先;……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恬淡如常,不忮不求,顺其自然;……” 古往今来修炼有素的太极拳家,都不会为名利所累。另一方面,太极拳又能够与时俱进、奋发进取。对自己则能精益求精,不断地追求拳学功夫的进步和灵性修养的提升;对社会则能自觉地把个人德性的圆满、个体智慧的增长和自我功力的提高,与社会群体的健康进步相互协调、互相平衡,在实现个人灵性的完善和个体生命质量提升的同时,自觉地担承起社会的责任与使命,无私地将自己所学回报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健康、和谐、进步和发展,任劳任怨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的老师马虹大师就是这样一位太极拳家。他先是以病弱之躯从学于当代著名的陈氏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学有所成之后,即以一种弘扬传统陈氏拳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将学拳笔记和自身的练拳体会,整理出版了《陈氏太极拳体用图解》、《陈氏太极拳技击法》、《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等三部力著,以及《陈氏太极拳及其技击法》、《陈氏太极拳推手技巧及功力训练》、《陈氏太极拳拆拳讲劲》等三部VCD教学光盘,为社会全面、客观、公正地了解和学习传统陈氏拳提供了详实、完整、可靠的教材。他数十年来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不辞辛苦地先后在全国各地及海外举办培训班数十期,培养教学了近万名学员。这些学员如今又陆续传教了一批又一批的传统陈氏拳爱好者,从而让社会上广大的欲以传统陈氏拳防身健身的人们有机缘看到这套拳学到这套拳,并从学拳练拳中获得健康和快乐。马老师也常这样要求我们学员,“要把个人名利看得轻一些,把祖国和人民的事业看得重一些。多为周围群众办好事,多为社会做贡献。” “加强自身锻炼,增强体质,延长寿命,是为了社会生命多做贡献;人活着,必须关心社会生命。”“练拳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是为了自己健康,然后传拳帮助更多的人健康,这叫康人康己。” 同时,马老师还坚持孜孜不倦地学习拳论和其他方面的科学知识,查找资料,勤做笔记。老师这种“活到老、练到老、学到老、悟到老”的精神也成为了我们学员修炼拳学功夫的最好榜样。

        尊重科学而又发展创新的精神传统文化强调以“道法自然”的科学态度来处理人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同时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太极拳以“天人合一”、“天人一气”为拳学功夫的最高境界,也强调“道法自然”。她认为,“自然既立,阴阳出焉”,自然是最佳的“阴阳相济”状态。太极拳始终坚持以这种科学态度正确审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正确对待个人智能认识自然社会无穷奥秘的局限,个人体能要练到顶高层功夫存在的极限;承认“天人合一”、“天人一气”的深奥性和艰巨性,承认自然社会万事万物的复杂多样性和无限性,承认个人体能和智能认识主客观世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有限性,以及不同体能、不同素养、不同经历学习领悟拳学功夫的差异性。所以她从未向社会宣称过太极拳能穷尽功夫的奥秘,太极拳能包治百病、能长生不老,甚至能得道成仙、能“超升天界”。她坚持以创新作为处理个人与自然社会、与社会群体关系的基本要旨,强调“始则遵乎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要求后学者能从“遵”规矩始,不断突破个人体能上的极限和智能上的局限,循序渐进逐步练到“化”规矩再到“神”规矩的顶高层功夫,不会停滞静止在前辈的水平上而能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正是这种既尊重科学而又能创新发展的精神,传统陈氏太极拳从一代宗师杨露禅带出陈家沟之后,演化发展有了杨、吴、武、孙诸式太极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陈氏拳,使太极拳具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尊师敬道而又教学相长的精神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册上,处处闪耀着尊师敬道的感人精神。这在太极拳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太极拳博大精深,决非一些武侠书刊里描写的那样,只要得到几页“谱”或几句“诀”,就能无师自通练成绝顶武功而称雄天下。太极拳深奥微妙的拳理拳法,非得有老师而且必须是明师的口传身授,还要学生本人有“夙慧”,有悟性,肯下功夫,才可能有功夫上身。因而太极拳坚持把“敬”──敬师敬友敬拳道──作为武德修养的内容之一来要求,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尊师敬道精神,同时又融入太极拳的武德内容和拳学修养,使之具有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太极拳强调阴阳相济,刚柔互运,松静圆活,安舒和谐,内外兼练,性命双修;御敌则沾连粘随、不丢不顶、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老师传授给学生的就是这样一种充分尊重人体科学、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养生健身防身术,这样一种身心健康的最佳修炼调养方式;而老师又不额外要求学生为自己承担什么义务,老师完全是以自己的武德情操、拳学修养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感染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努力攀登上拳学功夫的高峰,实现自我人性的完美和个人体能的和谐平衡;因而学生尊敬自己的老师,也完全是学拳改拳悟拳过程中自发萌生且逐渐加深的真实感情,并不存在什么虚幻、神化、迷信的成分。老师学员之间既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又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充满了团结友爱、平等和谐、健康向上的气氛。马虹老师与向他求学的学员们之间,就深深地洋溢了这种精神与情感:在教学上马老师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导,把自己从照奎公学到的传统陈氏拳拳理拳法,一一掰开揉碎,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员们;而对于学员们不论来自哪个省市,是大都市还是小乡村,不论是长幼贫富,又都视为同道朋友平等相待,从不摆“教师爷”的架势;更从未向学员索要过什么回报,从未对教学工作计较过报酬多少,甚至还自己为讲课倒垫打车费;对于个别家境贫寒的学员,老师了解后还要热情地支持伙食费返程费。他常诚恳地对学员说,“生活上我有国家给的一份工资足够了,我教拳就是要把照奎老师教给我的东西再传下去,不是要图你们回报我什么,你们学好拳就是对我的最好报答。”所以凡随马老师学拳改拳的学员,都会从心底深深地尊敬他爱戴他,他在学员的心中,就是一个德技双馨的充满人格魅力的良师益友,是一座实实在在的高山仰止。

        民族精神还体现在太极拳的其他诸方面,但主要在以上四个方面。
   (江西省会昌县陈式太极拳协会会长 刘俊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美好学苑:太极禅网    

GMT+8, 2024-12-22 00:15 , Processed in 0.0944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