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学苑:太极禅网
标题:
【转载学习】传统武术的精华漫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1-25 10:04
标题:
【转载学习】传统武术的精华漫谈
慢练
练武以慢练为常态,快练为补充。用吃饭比方,慢练好比谷物,要常吃,快练好比肉食,点睛之笔而已。
何为慢练?公园里常有人做太极操,但那不是慢练,那是僵。那种假慢练,没什么用。
真的慢练是需要基础的,不是上来就会的。慢练的基础,是筋肉已经拉抻的比较灵活。筋肉拉抻的基础达标,不是练杂技唱京剧式的劈叉,标准有两个,一个是腰活了,一个是胸空了。
腰不活,什么都是瞎掰,全身一点整的意思都没有。慢练的前提之一是全身有点整体感了。
胸不空,身上没有变化。就是四肢瞎忽悠而已。我和老头拆招的时候,我总是比他慢,老头告诉我,原因是因为我的胸空不够。形意拳的五行拳,第一个是劈拳。拳头不断的从胸前劈出,就是在逼着练者胸空。若不信,你挺起胸努着气练劈拳试试?根本就出不来劈劲。
我前些日子在英国剑桥大学,英国人里有点文化的,都是挺胸努气的,我看着都难受,总想伸手给他们胸前胡噜胡噜,帮他们把气顺下去。胸不空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后腰都硬的像钢筋。
我开大会的地方在剑桥的一个小剧场里,里面是木地板,一个身材瘦小的欧洲女人从我身后走过,我觉得地板震得上下动。那股僵劲实在是太大了。过一会一个尼日利亚公司的黑人同事从我身后走过,那个黑人比前面那个白女人高大的多,也穿皮鞋,但地板几乎没有震动。因为黑人比白人松。胸不空的结果是白人太僵了。
回到原题。腰活胸空了才有基础去慢练。慢练的好处就是六合。外三合不说了,说内三合。
只有慢练,才能慢慢掌握意与气合。人天生的气有自己的运行速度,意总比气快。只有在慢练中,慢慢气与意才合在一起。然后才会与外三合融在一起。与外三合融合了,才有气与力合。没有气的力是假的。
再说含胸拔背
地球人都知道腰在武术中的重要性,腰不活,啥都是瞎掰。都羡慕猫科动物,因为人家脊柱功夫好,腰活。其实所有的走兽,无论狮子老虎、狗熊还是马、鹿,基本上都是一个本能,就是蹲猴的那个小腹上翻动作。
但有一点我看还似乎没有人说,就是含胸拔背和这个走兽腰部本能的关系。腰想活,除了腰部自己的松开,还必须含胸拔背,含胸拔背才能解放腰部。
所有走兽,后面两条腿都会蹲猴的小腹一翻,前面两条腿都会含胸拔背。体型胖的看不出来,都被肉和毛遮挡了。但找个体型瘦的走兽,比如猎豹,就会很明显。猎豹走路的时候肩部会有突起,那是肩胛骨内侧的边缘,因为猎豹四肢着地,所以走的时候两个肩胛骨内侧边缘会轮流突起。含胸拔背就要以此为标准。所有各类走兽,除了飞禽和爬行类的,都是自然的含胸拔背到这个程度。只有这样,腰部才能得到解放。
猎豹前肢单重时,突起部分就是承重前肢的肩胛骨内侧边缘。而不是肩关节,肩关节完全融入了前肢。记得有的拳谱总是说,力由脊发吗?示范师傅在此,还有啥不明白的。
关于含胸拔背与解放腰部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只有在八卦掌中才能深刻体会到。练别的拳,很难注意到这一点。没有彻底的含胸拔背,腰部顶多解放三分之一。任何人只要自己去试一试,就可验证。
曹钟升当年从尹福处学完八卦掌回老家,整条街的人都拿他当笑话,说,曹钟升在北京那么多年,背了口锅回来。
八卦掌是集飞禽、走兽、爬行类的本能于一个转掌之中。
尾椎与头
上篇我提到尾椎与头,本以为是个容易的话题,但看了朋友的回复,发现原来有不少人不了解我所引用的那段故事,我也没说的很清楚,引起诸多误解。
尾椎与头的配合,极其重要,郝月如强调尾椎在脸的中间,这是从外形上说,同样,武式拳里转身的时候,意指向何方,头与尾椎同时指向过去,尾椎仍然在脸的中间。
这听起来就是一个外形的要求,其实非常重要,这本质上是脑子和丹田的配合。
人没有尾巴,尾椎的动作看不见,想说清楚,还是得借助动物师傅,
注意看猫的头和尾巴的配合。
注意猫在出爪之前,尾巴先绕了一圈,为啥?它在调整尾椎,它身子被抱着,动不了,就拿尾巴调整,尾椎调好了,就可以发丹田的力。丹田力就是周身力,所以猫出爪的时候,后腿也在动,周身都在动,一动无有不动。
上面这个动画里,鸟第一次跑掉了,猫装作要走开,但它的尾巴已经在抖动,说明它开始运劲了,就好象人的小腹上翻一样。丹田气已经蓄上了。等鸟第二次过来,它转身飞扑的时候,头与尾椎迅速同时的调转过来,丹田一炸,整个身子扑出去。
头和尾椎配合不好,就发不出丹田力。形意拳不是有外三合、内三合吗?其实就是这个东西。你把尾椎和头配合好了,有了丹田气,六合自然有了。
丹田之合
人身最大的爆发力,就是下丹田的缩涨。但如果配合上丹田,就更可怕了。就像火药需要雷管,上丹田是药引子,是放大镜,是催化劲。这老黑第一下摔的好,上下丹田合上了,全身很整,非常脆,一击致命。第二下摔就不行了,精华就是第一下。拳法的架子,重点就是上下丹田,四肢是服从于上下丹田的。一定得抓住核心去练,单纯四肢的挥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每个动作,都要去体会,是不是上下丹田合作出来的结晶。比如劈拳,别把注意力放在胳膊上,去体会上下丹田的一开一合。鳄鱼张大嘴,稍微一碰,瞬间合上,劈拳就得有那个滋味。比如炮拳,好多人以为炮拳是两下,上手格挡是一下,一手出击是一下。其实炮拳是一下,把这两下并成一下,才是炮拳。
“要知先天真无极,把头放到肚子里。”这就是上下丹田的相合。上丹田用好了是下丹田的放大剂和催化剂,用不好反而是障碍。
人的后腰开了,下丹田就有感觉了,会阴开了,下丹田就开始长大了,最后难开的就是百会。百会穴开了,下丹田就彻底活了。有人从上丹田入手,看不起下丹田,那是偏颇。这两块终究是要合在一起的,不分彼此。人之一身各个部分,不分贵贱,其实是互相帮助的关系。
矛盾桩
这孩子两岁,在湍急的洪水中站了很长时间。岿然不动。他站的就是矛盾桩。最后孩子还是倒了,因为洪水太猛,而且两个下水的大人先倒了,孩子一看大人倒了,心里乱了,整劲散了,也跟着倒了。但这么小的孩子,在湍急的洪水中站立了很长时间。找一个大人去,都站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芗老说,矛盾桩就是不倒翁。
孩子小,本能尚在,为了站稳,他没有站重心平均分配的姿势,而是矛盾桩的三七开。两只脚,三七开,上松下实。三七开,所以不是死劲,是活劲,随时化开外力,随时可以发力。所以这孩子才能站的这么稳。如果是整劲,而且活,不需要多大的本力,就很难对付。
矛盾桩的前脚,有的人站的时候,脚后跟抬的太高。姚宗勋先生教我师父的时候,要求必须很低,刚刚离开地面一点。我师父告诉我,姚先生的原话是,仅仅刚够一个韭菜叶。
我原来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练了八卦掌,才明白了。这其实就是八卦掌的平起平落。
意拳和八卦掌存在的血缘关系。芗老小时候见过程廷华,也受过程廷华的指教。所以,意拳里也有趟泥步,也叫摩擦步。很多练意拳的人,都会比划几下单双换掌,也是因为这个渊源,是芗老从程廷华那里学来的。
原来练意拳的时候,也练趟泥步,但是糊里糊涂的练。现在练八卦掌到了一定时候,才知道趟泥步有多好。芗老把这个放进意拳里,是天才。程廷华对一个少年如此直说真东西,这人品、心胸太好了!
我年少无知的时候,傻玩双杠,导致长了一个宽肩膀。宽肩膀是愚蠢的象征,是最伤丹田的。宽肩膀必然导致挺胸努气。我现在尽一切努力让肩膀松下来,变短。肩一定要短,越短越好。
兵马俑的原型是咸阳的禁卫军,秦国最精锐的五万人。这个俑地位很低,秦国军人的地位和战场杀人数目是直接挂钩的,这样一个杀人不多的军人,他的肩膀已经松的如此之开,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真是可怕。我见过的肩最短的人,就是我的八卦掌师父,他的肩几乎与第一张照片的袋鼠一样,功夫太深了。肩井穴是彻底的开了。
肩一短,胸自己就松,气自然下行。肩短的标准,就是左右宽度要比自己的屁股窄,就像袋鼠这样。胸空了,背才能圆,全身才整,都集中在丹田里。看看北极熊,人家多大劲,有肩吗?都是整劲出去。
往玄了说,胸空是采气的前提。肩宽的人根本采不到气。
横竖
最近练拳对气的认识越来越多,真是妙不可言。可惜,从前几篇博客的反应来看,还是不写气为好,以免引起误解。其实八卦掌的气真是太妙了。按照老头的标准,我仍然不能算得气了,只能算气动了。老头说,气不到脚底就不算得了,气不到脚底就是没用。
顺便说一句,老头改不掉旧习惯,不管我的劝阻,仍然在和别人拆招,当着人家师傅的面,把一个小伙子摔了个一溜滚,他自己笑呵呵的,我心里一沉,心说这回得罪人了,果然,再见到小伙子的师傅,人家阴着脸,不搭理我们了。
言归正传,中国的字,有横有竖。武术其实也是这样,有横劲有竖劲。八卦掌也是如此,如果只能看到练者横向的力,看不到纵向的力。只有横向扭转的力,就会流于浮华。就像水面上漂浮的东西,好像很流利,其实没有根。八卦掌是横向开始,从横向拧旋出了纵向的力。网上视频,没见过转掌有竖劲的,有人还故意架子很高,高架加上横劲,觉得是自己行云流水,其实是流于表面功夫。自己骗了自己。
横竖劲是互相衍生的,互为母子关系。转掌向后转身的时候,不是探出去的半边身子往后带,是后手往后带,后手的半边身子往后转,后手这只胳膊还要有往下沉的意思,前手那半边身子主要负责配合,要和后手的半边身子合在一起,不能散了。
这股向后的劲和小腹上翻的劲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互相衍生的关系。小腹上翻是竖劲,但这股竖劲遇到上面的压力,也有暗含的横向力,就像你上下压一个有弹性的钢片,它会横着崩飞出去。于是乎,上面的明横暗竖,和下面的明竖暗横,合在一起,形成了互为母子的关系。提醒一点,小腹上翻不要搞得腰弯了,转掌不是蹲猴,转掌的时候腰要直。腰直了,上下两股劲就在丹田里拧上了。
我前面的博客贴过青铜器的铭文,人家金文,横竖是不突兀的,横竖是合在一起的,整个字近乎圆形。咱八卦掌也是这样,横竖劲不突兀,完美的融合一起,劲路上像个球形上下前后左右的流转,才是正路。转掌千万别练成楷书那副傻样,横平竖直,笔画分明,那样就练歪了。
转掌肯定是低架,是自己越练越低,不是故意的低,而且越低越快。换掌也是这个道理,好多人练换掌只是左右换,其实换掌也有上下换,没人注意就是了。
横竖劲遍及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前些日子我看见四川地震,一所清朝的老四合院没事,很多人感慨,其实这一点不新鲜。中国古建筑单体就是横竖劲,再连成四合院,方圆劲就都有了,只要规格够了,木料够好,斗拱数目和层数够了,地震绝对没事的。四合院的正房所在的位置,就相当于人的丹田,住在里面很爽的,所谓人宅相扶,感应天地。
左右
对于走兽们而言,前后是第一本能,左右是第二本能。对于爬行动物而言,左右是第一本能,前后是第二本能。鳄鱼之间打架,都是左右的甩头,捕猎时也是如此。
鳄鱼往前走,要靠全身一左一右的扭动。蛇也是这么走。而走兽们走路,是前后的收放为主,辅助以左右的扭动。
练蹲猴,就是练的走兽的第一本能,是脊柱的纵向收放。
但如果是有心人,好好练练这个左右的本能,交手的对方会很难防范。因为人都是习惯于走兽的本能,对这种左右的脊柱运动,非常的不习惯,也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
这种运动耍的熟练了,就是中轴转的特别快,力量特别大,好像鳄鱼的死亡翻滚。别人沾上,好像遇到了漩涡一样。
这也是一种头与尾椎的配合,注意看抓尾巴的那个人都给甩动了。这也是一种丹田发力。这种丹田力和蹲猴的丹田力合在一起,就比较全了,就是球体的力量。
这种运动,对于养生也很有意义。八段锦里有一段,摇头摆尾去心火。有点类似,但网上视频看着练的不好。没出来爬行动物的象形的意思。
我师父说,曹钟升传的尹派八卦掌,特别强调练功要练揉球掌。我没有在其它门派见过类似的,前些日子,在一个网友的博客上,我见到田兆麟前辈的儿子的一段视频截图,里面有揉球的意思,非常像,我追问了那位网友,可惜那位朋友不愿意分享,他后来就把截图删除了。
神宜内敛
上一篇我写的大椎松开的重要性,请朋友们莫要忽视,这可是我用挨打换来的。当时为了说明这个理,练形意的老爷子让我站好,照着我的大椎猛击了一掌,打得我火辣辣的疼。但过了一分钟左右,果然我感觉头脑清新,连两肩都觉得松了很多。老爷子还教我这其实也是个治病的好方法,很多脑血管病初期,用这个看似野蛮的办法都能治好。但击打的人得有水平,击打的时候手腕一定松开,整条胳膊软,这样才能打出鞭子劲。力度适中,胡抡乱打会把人打坏的。
昨天中午给意拳师父打电话,本来是说别的事,但闲聊之中,他提到他已经正式皈依佛门了。现在已经不再吃肉,而且也搬到了远郊区,他自己租了个房子,与家人分开,每日专心吃斋念佛,不问世事。虽然原来也觉得他有可能信佛,但仍然有些惊讶。他原来是生意人,商海里折腾很多年,曾经赚了不少钱,后来又赔了不少钱。一番人生风雨之后,遁入空门。他朋友众多,但现在基本谁都不见了,只是自己一个人过。说实话,我本来觉得他是耐不住寂寞的,他的江湖气还是很重的,没想到他如此决绝!
练武的人,身体里都有股子狠劲,不使在别人身上,就会使在自己身上。
练意拳的人,都强调神意的作用,在练武的过程中追求神意,尤其是在桩法和试力中求,慢慢的,一部分人就有了某种艺术家的气质,而且越来越浓重。芗老自己就喜欢书法和绘画,而且有相当的水平,这与旧时代的武夫们很不同。中国武术是象形取意的学问,这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没有浪漫气质的人,绝不会理解象形取意,也根本学不会。意拳,就是很重视取意。
但这种艺术气质,也有它的阴暗面,很多练意拳的人都喜欢喝酒,而且每次一定要喝醉。不醉也要醉,就像李白似的。在那种醉的意境里,似乎他们找到了艺术气质的升华。意拳师父有个师弟,非常喜欢喝酒,快60岁的人,去年查出了癌症,还挺严重的,但他照喝不误,也不做手术,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似的。那个人没名气,但功夫非常好。他经常说,活着痛快了就得了,管它呢!这种人如果生在战争年代,一定是个战斗英雄,生在了和平年代,可惜了。顺便说一句,这位武人是城管,真为那些小贩们暗自担心啊!
看着这些酒鬼们,我就想起了“神宜内敛”这句话。随着练武,人的气越来越足,这时候精神也会更加活跃,志向高远。前些日子,气刚刚上来的时候,我有时候早上练完了,回到写字楼下面的时候,会忽然升起一股豪情,觉得自己只需一把改锥,就可以拆掉这座几十层的大楼。随后我赶紧收拾一下自己的这种潜意识,彻底消灭掉。因为如果带着这股子潜意识去公司职场里混,会死的很惨。
神宜内敛,这四个字其实就是在提醒练武的人,心里应有的状态。一个练武的人,如果开始不愿意低头,不愿意忍耐,麻烦就来了,最后一定死的很惨。因为一个练武的人如果固执了,一定是偏执,一定会闯出祸来。有的人喜欢“武痴”、“武疯子”之类的称号,在我看来,那是练歪了的象征。练武真正对路子的,一定是藏在人群里,根本没人多看他一眼。董公当年在王府里,那么多年无人发觉。
那些专业护院练武的人都看不出来,这才是高人。我在以前的博文里述说过董公和护院的闹矛盾的事,那个护院的先动手,董公可以很轻易的打他个半死,但是董公没有。董公只是推他个跟头,然后用语言挤兑他,让他不得不自己走人,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没有造成伤害,这是很智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现在的话,董公是职场高手。
练武的人,气足了,神再内敛,应该越练武越聪明,以前不懂的事,现在慢慢懂了,胆大果断但是不盲目冲动,这才是正路。
话说回来,在神宜内敛这点上,猫科师傅们总是做的很好。我原来看一个纪录片,一个摄影师跟踪一只花豹17年,覆盖了花豹整个一生,他总结,花豹只有在领地被侵犯和争夺交配权的时候,才会真的拼死一搏。其余时候,经常吃亏。比如辛苦捕到的猎物被狮子和鬣狗抢走,花豹是能退让就退让,一般都是放弃猎物。有的年景,食物特别充足,花豹很容易就吃饱了,它就大段时间休息。猫科的休息也很有意思,就像老和尚入静一样,花豹不会因为自己吃得很饱,精力充沛,就出去找鬣狗打一架。
说了半天神宜内敛的重要性,再说内敛的技术。
神内敛的技术操作,其实和我原来说的头和尾椎有极大的关系。人的冲动,说白了就是人的脑和心连接,但是不和丹田、肾连接,所以人的脑是有火无水的状态。
还得回到把人和动物进行比较上来。养猫养狗的人都知道,猫狗的尾巴是它精神状态的表现。看看尾巴,就知道它的情绪。人在说话的时候,尤其是说到激动处,就喜欢打各种手势,其实手就是猫狗的尾巴,是情绪的表现。但这种状态的结果,就是人的大脑无须经过丹田尾椎去表现情绪,大脑和丹田尾椎脱离了。这种状态,时间长了,大脑得到的都是心脏的火,得不到丹田肾的真水的滋养,神根本不可能内敛。
练武的人如果不懂这个,就像有的人练武只练上半身,只会加重原来的问题,这种人练武,只会越来越冲动。只有头和尾椎配合上了,胳膊成了尾巴,受尾椎的指挥,大脑指挥胳膊要通过丹田和肾的通路,脑得了肾水的滋补,这样才能慢慢的神内敛。
举个最简单的技术例子:站好,两脚分开,头和尾椎配合好,慢慢做小腹上翻,然后恢复,再上翻,再恢复,如果后腰开了,头和尾椎搭上了,只需几下,后脑就会觉得有一股清凉,很舒服,这就是肾水补脑了。脑子里那种清凉在的时候,人很冷静机智,绝不会冲动。
我用的现代词汇说道家的事,所谓脑,其实就是道家里的上丹田。
从小就要告诉孩子,会蹲猴的孩子是好孩子,擅于使用脊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松柔之后
说明一点,我上一篇博文,是我练拳回来随手发的感想,没想到会引起很多朋友的回复。因为随手写的感慨,引起了不少误会,我现在只有再写一篇澄清一下。
首先,很多朋友的回复,都说的是练松柔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这不是我的原意。我所议论的,是松柔练的比较好之后遇到的问题。
先要澄清一点,松柔不是养生之法。用当前流行的经济术语说,松柔是盘活存量,不是增量。这一点一定要说清楚。对于身体有淤塞的人,松柔有很好的健身效果,是因为松柔可以疏通淤塞,但这不是说松柔使他更强壮了,而是松柔把他的淤塞打通了,让他原来就有的气血活动起来了。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很虚弱的人,一个需要进补增量的人,松柔就没用了。真正的养生之道,除了疏通淤塞,最重要的是要有增量,就是要有进账。
内家拳都很强调松柔,那是与内家拳的军队背景有关。古代打仗,战场上厮杀,除了弓箭类的,首先拼的是长兵器,长兵器是基本功。而使用长兵器,不管你的士兵的身体底子如何,首先得松下来。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如果身体僵硬,他再大的力气,力量达不到枪头,人家对方可能身体不如他,赤手空拳的时候打不过他,但人家是松的,自己那点力量到了枪头,一拨拉就扎进来了,这边强壮的反而先死了。所以,古代军队训练,首先得要士兵学会松柔。
其次,松柔的巨大好处是盘活存量,就是把人体的潜能释放出来。士兵求的是当下生存,没资本去担心未来,而松柔,可以让人迅速在短时间内释放自己的潜能,无论自己身体底子如何,上了战场,起码百分之百的都使出来了,说白了,松柔就是速成之道。
回到现在的社会,练内家拳的人都知道要先松柔,一旦某人遇到个有水平的师父,自己练的也上道,松柔比较好,会很快能够在推手中使用自己的潜能。对手可能只会用肌肉骨骼去推手,但他能够调动自己的潜能,就是五脏的精华,去和别人推手,于是他肯定经常赢。越赢就越爱推,越赢就深信松柔,当他自己的潜能被调动出来了,他甚至觉得自己更强壮了,身体更好了。这就好像一个罐煤气,火开的大了,看着一片繁荣。在煤气足够多的时候,不会觉得有什么,一旦过了50岁,或者60岁,身体就会急转直下,好像一罐煤气烧到了最后,火苗忽明忽暗,迅速熄灭了。
悲哀的是,很多人到死都不明白,自己早衰早亡的原因是什么。在上一篇博文里,我引用了李仲轩警告的“盛极而衰”,就是想说明这个问题。
上篇博文里我所感慨的那位高血压拳友,就是这个情况。他的师父就是个糊涂人,他师父是和汪永泉的弟子学的,自然得了些真传。他师父聊天的时候还说,“我师父(汪永泉的弟子)不爱推手,太保守,我不能这么做,我现在自己这个场子,就要从推手中学会怎么用内里的东西去推”。
我在边上听着哭笑不得,真想问问他,你自己的师父为什么不那么每天推?因为人家爱惜自己,不能总把自己内里五脏的东西往外调,要留在里面养生。这个人学个皮毛,每天带着徒弟们推2小时,想方设法的调动自己身体内里的东西。这是在玩命啊!如果你是个士兵,明天要上战场搏命,今天这么干可以理解,可你不是啊!
相信松柔这个问题我已经解释清楚了。下面再说说真传的练法。
如果你遇到了真师父,他也拿你真当回事,他会在你练的时候,就提醒你注意养。所谓穷文富武,练武的人要注意养身体,像富贵人家的子弟一样。而且,师父给告诉你虽然真的技击是调动了内里的真气,所以才有巨大的威力,但平时是不能随便使的,那是透支未来生命的。
还有就是练法,我学八卦掌的时候,师父教松柔,同时教采气和接气。采气就是采周围树林的气,接气就是把采来的气和自己的气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增量,是养生。
采气接气的具体练法,我没法公开说了。这是道家的东西。有的人只学了松,不会采气,就是天天用自己的潜能,直到用光。公开的道家功法里,有采气,但没有接气,你采来了气,没法和自己身体的元气结合,相当于吃进去不消化,也是没用的。接气是道门的秘传。八卦掌里有,当年董公起码教了尹福和马贵,我知道我师父会,G师傅也会,其他人就不知道了。
杨式太极其实也有,我不了解细节,仅提醒一点,当年杨露蝉的拳架,是小架,是低架。我每次一提这个话题,听的人就立刻反驳我,“架子那么低,我怎么松?”说实话,这样的回答简直就是放屁。难道杨露禅不知道架子低了容易肌肉紧张?就你聪明?都知道杨少侯是坚持老架的,当年杨少侯教吴图南的时候,逼着他在八仙桌底下盘架子,这是为什么?难道少侯变态,以折磨徒弟为乐?显摆自己功夫好?
当然,后来杨式拳成了赚钱的工具,就没法坚持低架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逼着学生们在八仙桌底下打拳,恐怕学生们第二天就跑光喽!
架子变成了高架,坦率的说,除了看着更漂亮,练的人更容易觉得自己有进步,更加自我感觉良好,剩下全是弊端!现在练松柔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如果是老老实实的练低架,根本就不会出现。好多人总觉得低架折磨人,其实低架才有非常好的养生效果。但凡一开始苦的,到最后都是甜的,一开始甜的,到最后都是苦的。
道家的所谓采气接气,虽然没法用语言来说,但是可以提示基本原则。淮南子里有个倡导特别重要:“贵虚”。就是以虚为贵。人在练拳的时候,都喜欢找个树林子。但却不注意一个问题,你到了树林里,是你牛逼还是树牛逼?一般人神气活现的去了,心高气傲,得不到树林的好处,如果知道“贵虚”,以自己为虚,以树为实,自然会得到树林万物的滋润。
老子的话,“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
欢迎光临 美好学苑:太极禅网 (http://bbs.taijich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