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学苑:太极禅网

标题: 【转载学习】武术的养气和练气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1-25 09:44
标题: 【转载学习】武术的养气和练气
[attach]242[/attach]

在武术的实际训练中,十分讲究内气的练习,无论是刚柔相济的少林拳,还是缓慢柔和的太极拳,都非常重视用意、用气、用力的原则与规律。其中“内练一口气”是练习拳法和实战的重要核心。气息运用得正确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武术拳械功法的训练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武术实战中的劲力运用、气息的调整、耐力的持续和战术的正常发挥。因此,内气的储备与修炼,在武术的功法练习中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内气的修炼,为使之安全而不出偏差,下面向大家推荐少林十八罗汉掌中的环抱玉带功的两种练习方法。
  一、养气
  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身体保持端庄、放松、沉稳、自然。
  两眼微视前下方.鼻息均匀、轻微;舌抵上腭(舌尖上卷),唇齿微合,表情微微含笑;两臂微曲环抱于腹前,两掌呈八字形.掌指放松,掌心内含,中指端对(中间相距l厘米),掌心朝内,做到腕部、肘部、肩部、髋部、膝部松沉,收腹含胸,腰背松直,呼吸用鼻,要做到细慢、均匀、沉稳、深长。
  此时,思想高度集中,意想丹田处(神阙穴).神无外散,耳无外听,神态自然,专一守中,在肃静和寂静的内静与外静的环境中,专心练功。如行动不便和工作学习间隙,也可采取坐姿或卧姿练习。每次练习时间15~30分钟。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的长短,可因人而异。
  二、练气
  在上述基本姿势和专一守中的基础上,意想吸气时将以丹田为中心的腹腔逐渐吸满《腹腔充实),以至无吸气余地时,然后慢慢呼气,随意念将气引向后腰命门穴(腹腔内收);待无呼气余地时,再随意念吸气向前至腹腔丹田处。
  这样平行互为推动,周而复始,如此往复,绵绵不断,日久,处于人体任脉的神阙穴与处于督脉的命门穴的整个腰腹区以至双掌之间会感到温热舒适,气感充实,身轻有力,神清气爽。
  但要注意的是,练习内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练功不要急于求成.要轻松自然,千万不可强用意念呼气和用力呼吸,否则,易出偏差。
  古人讲:“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这就是说,人体气聚,则生命旺盛;气壮,则健康有力;气衰,则病人膏肓;气散,则人将死亡。习武人为什么非常重视内气的锻炼呢?
  首先,练习武术十分讲究健康长寿,《黄帝内经》认为,气分两种,是主管人的生老病死的主要因素.即风、寒、署、湿、燥、火,又称六邪;喜、怒、忧、思、悲、恐、惊,又称七情。一旦外邪侵袭,七情失调,就会直接影响和损伤人体的经络气血,使脏腑气机逆乱,故使人致病。
  因此,《黄帝内经》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体的任脉神阙穴(属阴),督脉命门穴(属阳),长期练功,会使前后丹田互动,两穴相接,两脉相合,阴阳相济,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融,从根本意义上促进了人体经络、气血、神经、内脏诸器官系统的修复和健康,使人延年益寿。
  另一方面,武术家又十分讲究实战用力的科学,练功习武讲究的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因此,武术人十分重视意至则气至,气至则力显的练功。功法中的养气和练气,可使人体在练拳实战中所耗损的能量、精气得到内气的滋养、补充和聚集,使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用以增强武术的实力。正如孟子所讲:“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欢迎光临 美好学苑:太极禅网 (http://bbs.taijich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