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学苑:太极禅网

标题: 【艺术】书圣王羲之(图)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0-9 14:11
标题: 【艺术】书圣王羲之(图)

  书法在古代不同于当代之处,就是所有参透不同科目的人都在运用书法来做日常的书写,谁有了足够的技能锤炼,谁能以一种艺术的姿态来抒发性地书写,谁就可能成家。

  说王羲之创立了行书,不如说其规范了行书;说其规范了行书,不如说其在结体上达到了超乎时代的完美。这正是后人要尊崇和学习王字的一面,也是学完王字后,在王字一脉的结体原则下又很难以突破的一面。

  王羲之被称作书圣,在法度上有三方面可谓人师:一为改变以往带有隶书意味的横势,形成纵横捭阖、无往不复的精妙字型;一为与之相应的爽利、迅捷利落的点画,以及和谐的通篇布局。字型是反复雕琢的风格与格调,点画的速写是实用的需要,这种有韵律的速度也是靠潜意识拉动单字呼应全篇的保障。

  王羲之字逸少,出生在一个仕宦之家。琅邪王氏与皇家历代联姻,成为与帝王共治国家的上等家族。到了西晋,祖父为尚书郎,父亲为丹阳太守。后父亲在某次战役中失踪,王羲之十一岁起便跟随叔父王廙,而王廙正是当时最著名的书画大家。

  王羲之幼时很少讲话,身体也不太好,在十三岁拜谒名士周顗时,周或高看王家的后生,或感到孩子天赋异禀,竟当着满屋的贵客,把当时的顶级美食“牛心炙”先割给了王羲之,王羲之从此即知名。

  王羲之十六岁时,东晋出现三臣鼎立的格局,一方是王羲之的从叔王导,一方是军伍出身的将军郗鉴,另一方则是后来成了王羲之知音的上司庾亮。郗鉴要攀王门,王导也想与郗联手御庾,所以郗鉴亲点快婿来到王府时,王家公子各个散在王府,各呈姿态,只有王羲之一人仰卧东床,“坦腹而食”,无心插柳,却成了郗鉴的得意“快婿”。郗鉴的女儿郗璿成了王羲之的妻子,与他育有七子一女,第七个儿子便是与其父并称“二王”的王献之。

  东晋三巨头中,庾亮欲联合郗鉴,郗不合作,王导欲将王羲之调离庾亮处,羲之又不从。这样三巨头的鼎立维持了国家片刻的安宁,好像羲之起到了某些作用,也正因为羲之处于这个漩涡的中心,所以也饱受精神上的折磨,一人看三家,也让羲之更清晰了世事。

  后来,太原王氏后裔王述丧母离职,羲之接任会稽内史兼领兵,号右军将军,

  这才有了后人尊称的“王会稽”和“王右军”。可没多久,王述归来,位居右军之上,常刁难右军的僚属。右军本无心问政,如此一来,干脆就称病挂印而去,更在父母墓前设席,发誓不再为官。从此放浪形骸,穷诸名山沧海去了。

  右军晚年雅好“服食”。服食是一种利用药物来达到短期兴奋的嗜好,成瘾者有如吸毒。服食是吞下五石散,服后要按不同时段服用纯酒以及清洌的甘泉,才能达到兴奋的效果,正因为纯酒与甘泉难得,所以这种服食的方式只在贵族中流行。

  我相信短时的兴奋一定帮助右军写出了不少超于常人的书法作品,但是也过度燃烧了他的生命。右军在五十九岁那年走完一生,虽然在当时不算短寿,但是我们多想见到右军更加老辣和苍浑的作品啊!

  右军的作品在南朝内府尚存有一千多纸,梁武帝时遍搜天下,得到七千多纸,梁内府收藏的右军书法在江陵陷落后被付之一炬;而东晋末年雅好王书的桓玄在败亡之时,将自己收藏的二王书作尽投江中,王羲之的妻弟郗昙则用王书殉葬。

  唐贞观年间,内府存有三千余纸,这是有统计的最多的数目。到了宋宣和年间已减到内府所藏的二百四十三帖,时至今日二王的真迹已经荡然无存,所见的“墨迹”不是勾填的摹本就是临写的临本,即使这样,数量也仅在三十几幅了。

  虽然我们不能目睹原帖,但是我们仍能够通过刻本或摹本透视出王字的风骨。有的时候不能见到的美女在人们的心中反而更加美好,之所以将右军称圣,我想圣人最好是不露真颜,尤其是在凡夫俗子面前,什么东西一具象就不会再神圣了。想到这里,也就释然了。

  右军祖先的基因是优秀的,儿时的体弱使他成了残酷政争中的旁观者,这种旁观又是圈内的透视之观,让一个聪明的人把世事看了个底儿掉。这种透彻用在了“小技”书法上,他看透了字的机理,并把这种机理运用到了极致。

  字中的阴阳向背、相生相反,就好像易经中的脉络,也像是中医中的五行。阴阳、生克、五行、八卦,都是一个格局,通过这种格局来推论出自然的缤纷。书法的格局不那么简洁,但是经过长时间地归总,也会产生同样的感悟。参透书法也就等同于参透人生,参透任何一个科目的人都可以形成一个格局,并引申至人生。区别只在于不同科目需要不同的技能而已。

  书法在古代不同于当代之处,就是所有参透不同科目的人都在运用书法来做日常的书写,谁有了足够的技能锤炼,谁能以一种艺术的姿态来抒发性地书写,谁就可能成家。

  再回看我们今天,悟透人生的人都不会用毛笔写字了,绝大多数的学习者都在为了学会写毛笔字,学像古代的大家和名家去努力,浑身背负着前人精彩的字迹,沉重的笔艰难地蠕动着,为的是让笔下能够重现古人写出来的精妙效果,但古人的写与今人的描根本不是相同的行笔路线。写字像熟练者开车,转弯时一把方向盘即转到位;描字象初学者,一点点地挪动方向盘,还要不断地用眼睛校对。

  更有勇敢者不屑也不甘因循古人,用当代人的视角去把字扫描成单纯的图案,恣意地用外国人的视觉框框去编排原本有来道去的笔划,把有生命的笔画代替为有效果的线条。

  可是,描得再像也做不出率性写出来的精神,摆得再好的构图也不敌潜意识随机一撇。书法的技能要靠数十年一以贯之的训练,书法的艺术水平不在于重现往日的卓越字型和效果,而在于字中形而上的蕴涵。蕴涵到了一定程度,称手的技能才会自然流淌出无尽的效果,这种效果似乎古人,胜似古人!

  作者:崔寒柏
本文来源:天津网






欢迎光临 美好学苑:太极禅网 (http://bbs.taijich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